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2022-10-16 104 0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轰动一时的日本真人命案《座间九尸案》,终于被日本新锐导演片山慎三改编成了电影,名叫《失踪》。

该片最近在网上放出了资源,很多网友迫不及待下载来看。

导演片山慎三1981年2月7日生于大阪府。从中村幻儿导演主办的影像工作坊毕业之后,以助导的身份参加《东京狂想曲》《非常母亲》(奉俊昊导演)、《革命青春》(山下敦弘导演)等作品。导演作品包括电视剧《斗牌传说》第七集、在青森县斜阳馆上映的动画短片《人间失格》等作品。此外亦担任现代艺术大师村上隆的动画连续剧《六心公主》第五、六、七集的编剧。

《海角上的兄妹》是他第一部自编、自导、自制、自剪的剧情长片作品。于2018年的日本Skip City影展荣获最佳影片、观众票选奖两项大奖后,上映掀起广大注目。

此次新片《失踪》,延续了导演一贯关注的人性道德议题。在日本上映后也是讨论很多。

影片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一名女孩四处找寻离家的父亲,竟发现一名模样神似连环杀手的年轻男子顶替了父亲之名,她决定从这名男子身上取得父亲踪迹。

“爸爸今天看见那个被通缉的连环杀手了喔,抓到他就可以有三百万悬赏金。”父亲前晚才跟女儿这样说着,隔天就人间蒸发。焦急的女儿四处追寻,循线来到父亲打零工的地方,用父亲的名字一喊,出现的却是一名陌生年轻人,而那人的样貌竟神似公布栏上的连环杀手!  

后来,女儿一路寻找真相,发现爸爸一起与这个陌生人为了钱财而谋财害命。两人合伙把网上寻死的人骗到住处,帮助其自杀,如果对方当场反悔,会被年轻人当场杀死。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更变态的是,年轻人杀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性心理。他会给死尸套上白袜子,然后自慰。

父亲为了警方的奖金,设计杀死了年轻人。女儿也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她在网上又匿名跟父亲联系上。然后报警,亲手送父亲进了监狱。

影片从寻父、寻凶到寻死,既成功捕捉父女间亲密的生活气息,也在调性突转的猛烈暴力中深藏社会批判。

真实杀人事件改编

我们来看看真实事件发生的过程。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案件真凶照片

2017年10月下旬,日本警方在调查东京八王子市一名23岁女子失踪案时,牵出了这起震惊日本的连环杀人案。

时年27岁的无业游民白石隆浩盯上了在推特上显露出自杀倾向的年轻人,他通过推特认识了9名遇害者,并称自己会帮助他们自杀。之后白石隆浩将遇害者引至家中并杀害。在约2个月的时间里相继杀害了8名女子及1名男子,并将遇害者尸体肢解,年龄最小的遇害者年仅15岁,女性受害者在遇害前遭到强奸。

警方在白石隆浩位于神奈川县座间市的公寓中,发现了9颗被肢解的遇害者头颅,以及大量的臂骨及腿骨,一些尸块颈部以下部位已经能够看到白骨。此外,警方还在室内发现了疑似用来分尸的锯子、绳子、锥子、刀子。警方表示,在9具尸体中,有8具是女性死者的,1具是男性死者的,而失踪女子正是遇害者之一。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警方公布的受害人照片

白石隆浩当时向警方坦承,杀人后想毁尸灭迹,将尸体在浴缸中肢解,并用猫砂盖起来,猫砂是用来吸收气味,而且过去也做了同样的事。

对于作案动机,白石隆浩声称对部分女性是“以强暴和抢钱为目的”。而遇害者中唯一一名男性,是之前一名遇害女性的男友。由于该男子一直在追寻女友下落,白石隆浩担忧罪行败露,便将他引到家中喝酒并杀害。

日本自杀率为什么这么高?

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说,这起案件在震惊了日本的同时,增加了人们对自杀话题的关注,包括如何帮助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群,以及如何处理讨论自杀话题的网站。

其实,长久以来,日本的自杀率一直是最高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日本的自杀率已然雄冠全球;2012年和2013年由于全民警力的控制,自杀率略微下降,但每20分钟就会有一人自杀的频率仍然惊人;其中日本山梨县的自杀率在其国内更是连续7年高居榜首。该县的青木原树海因为交通便利且隐秘性高,许多日本人选择在这里自杀并且方式多元化,以“自杀圣地”闻名于世,成为名符其实的“死亡森林”。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但自杀行为在这个国家并没有被谴责,自杀与日本文化相辅相成。

在日本导演清水浩的电影《不活了》中,就表现了日本人的集体自杀现象:影片讲述一名20岁的年轻女子代替叔叔的名额参加了一共只有13人的冲绳旅行团,却不知道除她之外的所有团员都背负着巨额债务和顶着家中生计的压力寻求死亡,他们的死可以换取巨额保险金。

在列车出发时,司机和导游小姐就合唱了一首歌,展开了他们的死亡之旅,“我输给了贫,输给了这社会,这个城市也结束了,不如干净地死掉吧……”这黑色幽默般的讽刺打开了死亡沉重的氛围,车上旅客的呆板表情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

而不知情的女子与他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选择自杀的大都是中年男性,正是负担最重的年龄,故事的编排符合当代日本社会,电影表现出生活的压抑带一些人投入到寻死的怪圈,这种现象像被蛊惑一般,不能逃离。

研究日本民族的生死观也发现日本的怪异自杀文化形成已久,可以追溯到平安年间与当时的武士切腹文化息息相关。自杀对于日本国民来说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自杀往往需要比生存更大的勇气。现代日本国家的富足并没有掩盖日本民族的根性死亡意识,死亡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无比高尚的一件事情。

了解日本对于自杀的态度,对于我们看《失踪》电影有很好的帮助。

日本复仇电影:直面人性中的恶

影片故事架构复杂性已经超过原案件,电影毫无保留地展现了日本社会人性的各种“恶”。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其实,在日本当代复仇类影片中,非常善于挖掘人性中“恶”的一面。一方面这与复仇类电影的题材有关,因为复仇必然意味着非常态化,意味着必然会违背人性中“善”的一面,另一方面,这与日本的文化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日本人从来没有把‘恶’视作一种与‘善’对立的基本宇宙力量”。

日本人对“恶”并没有像我们中国人一样,觉得必然和品质败坏相联系,也不会认为人身上的善恶特质是界限分明的,更没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绝对,他们认为“人身上具有的‘恶’就像刀因为没有磨炼而生的‘刀绣’一样,不是值得保留的东西,但‘生锈’不能否认心灵本身的‘善’只要加以磨炼,心灵的善便可以重现。”

正是这种对待“善”“恶”的特殊观念,让日本人无畏人性中的“恶”,更不会觉得因展示人性中的“恶”而有负重感,反而展示“恶”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去“恶”向“善”。

父亲是杀妻的帮凶,女儿查明真相后怎么办?——日本真事改编电影

因此在复仇类影片中,导演不吝揭示人性的“恶”,如在《告白》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受害者的森口悠子,在复仇中展示出的人性自私----为了复仇,可以利用无辜的北原美月;人性中的冷漠----最后面对学生A的绝望,说“这才是活生生的地狱”。

在《依法复仇》中,我们依然会对影片中展示的“恶”感到恐惧,如人性中的嫉妒----高桥的妻子被杀是因为被凶手嫉妒她的容颜;人性中的自我----作为老师的高桥本来是反对复仇法的,但是当自己的妻子被杀害,却一反常态,利用复仇法进行复仇。

同样,在《失踪》里,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多次杀人,连未成年人也不放过。父亲为了减轻生活的压力,甘愿让年轻人杀了自己的患病的妻子。女儿为了寻找真相,甘愿亲手把父亲送往监狱。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失踪》电影就集中展现了日本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展现了日本人直面人性之恶的态度。推荐大家观看。

参考文献:

《当代日、韩复仇类影片对比研究》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

  

相关文章

钢铁侠导演曾阻止复联4杀死托尼:这会让观众伤心
《废柴联盟》电影推进中 爱丽森·布里表达期望
马思纯、王俊凯、范伟主演电影《断·桥》定档8月13日
莎拉·保罗森主演惊悚片《尘暴》 再度携手探照灯
《指环王》导演自曝被亚马逊放鸽子 亚马逊回应
马丁斯科塞斯小李子再合作 新片源于真实海难事件

发布评论